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有媒体报道未经核实的“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消息。虽然国资委及时澄清了相关传闻,但由于前期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在A股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央企兼并重组已经成为眼下市场上最受追捧的概念之一。

央企板块跌势凶猛

上周上证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调整,累计跌幅逾8%,而这其中,央企板块跌幅最大,仅5月7日,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电建等多只中字头股跌停,中国重工、东风汽车等逼近跌停。央企板块中跌幅较大的主要是涉及“一带一路”概念个股,而这部分个股则是由于前期涨幅过大,不过这个板块本来也是先于其他央企个股出现上涨的。因此近期出现获利盘回吐也是很正常的。

这些央企大蓝筹股大多是融资额非常高的融资标的,降杠杆过程中必然会让它们成为超跌板块。由于市场已经形成了强制性降杠杆预期,所以导致资金面出现波动。很多大盘股跌幅继续扩大,可能导致融资盘不断涌出。对于以本金来进行投资的投资者还可以坚持,但面对大量的杠杆资金,短期还不敢太乐观。对于融资盘,大家也许会以为大蓝筹相对安全一些。不过事实证明,若出现下跌,跌幅也会更大。

央企并购“风向”

整体来看,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参与国际竞争是目前央企并购重组的主要推手。短期来看,由于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尚未出台,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央企并购重组。中长期来看,央企的并购重组可能主要发生在竞争类企业,对于经济增长提升明显的装备制造业和存在同类恶性竞争的企业之间。

央企整合模式主要有行业内横向的强强联合、行业内横向的以强并弱、纵向的产业链整合、主辅分离之后的网状整合以及科研院所注入央企集团等五种方式。而可能成为下一场“强强联合”央企的主角可能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国家重点鼓励走出去的行业,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明显。第二,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高附加值行业,国际市场竞争不能只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必须依靠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第三,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或者有很大潜力。第四,合并企业属于同一竞争性行业,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合并同类项,避免恶性竞争。第五,属于非生活性领域,面向的主要是政府或大型企业,垄断之后对老百姓几乎没有影响,高铁和核电领域都是如此。

近期,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中央企业规划发展工作会上表示,央企要积极参与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周边“互联互通”等战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要以高铁、核电、特高压、4G、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为依托,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管理“走出去”,努力打造中国品牌。因此,“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相关企业最有可能成为重组标的。市场上也传出了大量的央企合并的消息,尽管相关上市公司均在第一时间发出澄清公告,但相关股票还是在二级市场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央企整合的决定权还是在上级监管部门。结合国家战略、行业公司层面进行分析,部分企业的重组预期仍有可能实现。

央企改革关注三大逻辑

上周5月4日到5月7日短短四天内,中央集中调整了七家央企的负责人。这一系列变化都引发了市场对央企改革整合的预期。未来央企改革行情还会不断发酵,后市操作建议可以关注三大逻辑:活下去、走出去、改进升级。

逻辑一: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要活下去,活得更好

制造业在国内面临困境,“活下去”也是央企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尤其是对于部分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业竞争制约企业发展;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实力与高知名度的自主品牌导致国内企业无法与国际企业竞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我国部分央企不得不通过资源整合谋求生存,维持企业继续发展继而不断整合,抱团取暖。

逻辑二:一带一路:制造业要走出去,需要联手

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不再,正在面临东南亚等国的追赶,另一方面核心研发与技术缺乏,尚无法与欧美直接竞争,如何能够真正实现走出去?本轮央企整合的核心逻辑之一是输出型、外向型、关键战略性领域的央企通过合并强强联合,解决规模劣势与恶性竞争的问题,提升综合竞争力从而可以一致对外,推动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等开放型的国家战略。

逻辑三:工业4.0:制造业要改进升级

在国家的升级战略中,让企业进行智能化、工业化相结合的改进升级,是我国企业更好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分析认为,工业4.0有望推动国内相关行业和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进步,而在资本市场上,工业4.0相关题材与上市公司亦是资金热烈追逐的对象之一。其中,工业互联网、工业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细分领域颇受关注与期待。

话题:



0

推荐

何诚颖

何诚颖

61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教授),国内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主任。 2009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获得者,荣获2009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获世界金融实验室2004年度大奖,被评为2004年中国最具声望的100位证券分析师,2005年、2007年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