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该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共分为“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规划实施”等十一章。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规划纲要》明确了湾区的空间布局: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香港的定位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澳门的定位则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此外,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一、湾区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出
在国际上,“湾区”一词多用于描述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及城镇群,而由此派生出来的经济被定义为“湾区经济”。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优越的地理区位、繁荣的港口经济、优良的产业结构、高密度的对外贸易、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超强的创新研发能力,使得由沿海港口城市集合所构成的湾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全球60%的社会财富、75%的大都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于入海口,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等三大世界级湾区逐渐发展为全球经济的中枢与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了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拥有5.6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6,765万人口和13%全国经济总量,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到国家级区域经济战略的高度,推动区域经济改革发展。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将整体带来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朝着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宽领域迈进,有利于统筹东中西部联动发展,更好地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带动内地与港澳企业共同“走出去”,推动区域经济战略格局的形成。
二、国外湾区经济建设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1. 纽约湾区
纽约湾区是在世界大型港口纽约港的基础上,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由小到大、由单一格局到多中心格局不断演变,通过资本、人才和技术的集聚,进一步发展成全球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直至奠定当今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目前,花旗等6家大型银行总部,纽交所、纳斯达克、美交所以及高盛、摩根斯坦利等2,900多家金融、证券、期货及保险和外贸机构均设于此。因此,纽约湾区可称为“金融湾区”。
表1 美国纽约湾区名片
湾区名称 |
纽约湾区 |
包含的城镇 |
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等31个县、783个城镇联合组成 |
人口 |
2,34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7% |
面积 |
陆地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0.25% |
城市化水平 |
达到90%以上 |
GDP产出 |
1.6万亿美元,占全美GDP总量的8.6%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彭博资讯
研究纽约湾区历史,不难发现:纽约曾经是欧洲进入北美殖民地和加勒比海地区进行贸易的唯一港口,是连接欧美大陆的主要桥梁。随着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的大量进入,使得纽约迅速成长为全球重要的港口城市。之后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纽约获得快速发展契机。特别是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后,纽约确立了其继伦敦之后全球第二个金融中心地位,这为纽约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奠定了基础。当前,纽约湾区已形成以金融业为引领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以高端人才为支撑的创意产业,涵盖广告业、娱乐业、传媒业、文化产业、艺术品收藏等。充满活力的经济结构,叠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纽约湾区生机勃勃、影响广泛的大都市经济。
综上,纽约湾区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1)拥有功能齐全、服务广阔的消费市场,信息资源丰富,利于形成发达的经济集聚中心,这是世界级湾区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2)纽约港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得纽约成为连接欧美的最佳贸易中心,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3)“美国梦”吸引大量移民,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财富,为湾区带来高素质劳动力的输入。(4)国际资金的大量流入。特别是19世纪成熟的欧洲资本市场为运河和铁路系统的修建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也为纽约湾区基础设施的兴建奠定基础;(5)日益完善且不断创新的产业链。目前,纽约硅巷已成为湾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被誉为“东部硅谷”、“创业之都”,是继硅谷之后美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信息技术中心地带。
2. 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源自环绕美国西海岸沙加缅度河下游出海口的旧金山海湾,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都会区。旧金山海湾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特别适合发展多中心的大都市区。这些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及小城市共同构成面积达1.79万平方公里、人口760万,经济总量0.8万亿美元的旧金山湾区,其规模在美国城市群落居第五位。其中,旧金山、奥克兰以及圣何塞是湾区内三个主要城市,圣何塞地处硅谷腹地,是世界创新的领导中心和美国第二大的出口基地。因此,某种程度上旧金山湾区可称为“科技湾区”。
表2 美国旧金山湾区名片
湾区名称 |
旧金山湾区 |
包含的城镇 |
旧金山(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业)、奥克兰(港口经济)、圣何塞(电子业、加工工业) |
人口 |
76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2.4% |
面积 |
陆地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0.20% |
城市化水平 |
达到90%以上 |
GDP产出 |
0.8万亿美元,占全美GDP总量的4.3%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彭博资讯
历史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借助于太平洋贸易通道,旧金山湾区迅速成长为世界级湾区,特别是主打硅谷为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其中,硅谷的高技术从业人数位居美国榜首。同时,湾区内拥有众多高水平大学,16%以上的常住人口拥有博士学位,而联邦水平只有9.5%,这为推动湾区研发创新奠定了基础。此外,在旧金山湾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在城市规划、功能定位、产业选择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湾区郊区化与硅谷的崛起,政府决策对城市的转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总结旧金山湾区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于:(1)“掘金梦”吸引大批移民潮。根据美国移民协会统计,2006-2010年,加州共新增676,537位移民企业家;2007-2011年,加州45%的新创企业都是由移民者建立的。(2)鼓励冒险,容忍失败,塑造科技金融“文化基因”。硅谷的文化对失败具有很强的宽容度,容忍有新想法,允许失败,硅谷的不少创业者往往到第三次才最终获得成功。(3)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金融资本良性结合。行业分布上,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集中于高科技行业,计算机软硬件、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等占比重一直高达90%以上。投资阶段上,创新企业的导入期和成长期是大多数风险投资集中关注的阶段,充足的资金来源满足了处于这两个阶段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风险投资的孵化器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退出机制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建立为风险投资提供了畅通的退出机制,为资本的顺利退出保驾护航。(4)丰富的大学教育网络是湾区创新系统的核心。特别是斯坦福大学首创的“大学-政府-产业”合作模式,倡导学生走出高校创业,这为硅谷成为创新创业中心提供重要推动作用。
3. 东京湾区
东京湾区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以东京为中心,以关东平原为腹地,人口4,383万,是日本政治、经济和产业中心,也是世界知名的高端制造业走廊。作为日本工业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带,东京湾区囊括了日本的钢铁、有色、炼油、石化、机械、汽车、电子等主要工业部门,并形成以京滨、京叶工业区为核心的两大工业地带,聚集着日本1/3的人口、1/3的经济总量、40%的工业产值,以及一大半日本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因此,东京湾区可称为“产业湾区”。
表3 日本东京湾区名片
湾区名称 |
东京湾区 |
包含的城镇 |
由东京都、神奈川县、琦玉县、千叶县等组成 |
人口 |
4,383万,约占日本总人口的27% |
面积 |
陆地面积3.68万平方公里,占日本陆地面积9.73% |
城市化水平 |
达到80%以上 |
GDP产出 |
1.8万亿美元,占全日本GDP总量的30%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彭博资讯
回顾东京湾区历史,可以发现:战后东京湾区经济发展形态演变可概括为“绿环带+新城”、“一极集中”和“多心多核”3个阶段,这既有日本政府的引导推动,也有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拉动。自19世纪明治维新后以及工业革命的完成,大批资本、居民、企业涌向东京,东京湾区发展加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东京实施“工业分散”战略,先后形成京滨工业带和京叶工业地域,东京中心城区则完成由制造业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过渡,成为决策中心和要素配置中心。
通过对东京湾区包括地理特征、产业布局、人才集聚、金融科技等方面开展重点分析,可以看到,一是东京位于关东平原南部,连接东京湾,具有独特的海湾环境和明显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填海造陆工程为湾区拓展空间提供途径。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成为东京湾区形成和发展的巨大社会推动力。产业集群的集约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人口的集聚扩散,均是在市场化机制下完成。三是对湾区内工业的空间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形成错位发展的思路,促进湾区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此外,重视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所形成的巨大外部效应,也是促进东京成为国际湾区的重要因素。
三、粤港澳湾区与世界级三大湾区的横向比较
世界级城市群都有着共同特点,即高度创新、财富集聚、人才云集、包容开放、交通便捷、生活宜居。从城市竞争的角度,世界顶级城市群一定是大城市群,而大城市群的竞争力首看湾区,尤其是各国沿海湾区,其经济和人口体量也是最集中的。粤港澳大湾区,涵盖广东9座城市和港、澳2个特别行政区。测算表明,2016年其经济体量达到1.35万亿美元,当量位列世界经济体第12位。大湾区拥有全球吞吐量第3大的深圳港、第5大的香港港和第7大的广州港等世界级港口,2016年这三大港的总吞吐量6,247万标箱,为世界第一。此外,大湾区的航空市场规模也领先全球,2016年在机场旅客吞吐量方面合计1.85亿人次。在英国智库Zyen集团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金融业竞争力排第4位,深圳排第22位。综上,粤港澳湾区具备建设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如表4所示。
表4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主要湾区的比较
湾区 |
粤港澳
湾区 |
纽约
湾区 |
旧金山
湾区 |
东京
湾区 |
陆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
5.65 |
2.15 |
1.79 |
3.68 |
常住人口(万人) |
6,765 |
2,340 |
760 |
4,383 |
GDP(万亿美元) |
1.35 |
1.6 |
0.8 |
1.8 |
土地产值(亿美元/平方公里) |
0.24 |
0.74 |
0.45 |
0.49 |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1,197 |
1,088 |
425 |
1,191 |
人均GDP(万美元) |
2.0 |
6.8 |
10.5 |
4.1 |
GDP增长率(%) |
7.35 |
3.51 |
2.70 |
3.61 |
地区GDP集中度(%) |
12.50 |
8.87 |
4.31 |
38.43 |
第三产业比重(%) |
77.57 |
89.35 |
82.76 |
82.27 |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
755 |
780 |
724 |
740 |
100强大学数量(所) |
4 |
2 |
3 |
2 |
世界500强企业(家) |
16 |
28 |
22 |
60 |
最具创新力企业(家) |
4 |
3 |
8 |
20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年) |
6,247 |
465 |
227 |
766 |
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年) |
1.85 |
1.30 |
0.71 |
1.12 |
海外游客人数(万人) |
169 |
5,200 |
1,651 |
556 |
代表产业 |
金融、电子、互联网、航运 |
金融、港口、计算机 |
电子、互联网、生物 |
装备制造、钢铁、化工、现代物流 |
代表公司 |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疆 |
IBM、花旗、AIG |
苹果、谷歌、微软 |
索尼、三菱、富士通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彭博资讯,数据截止到2016年末
四、当前世界级湾区发展的共同点提炼
1.成熟的湾区经济需要具备相应规模的超级体量
按照均值测算,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的陆地面积为2.5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00万,人口密度为900人/平方公里,港口年吞吐量为500万标准集装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1亿人次,GDP产出1.4万亿美元,从全球范围看属于高密度、高产出、高流量的超级发达地区。而粤港澳大湾区在陆地面积、常住人口、人口密度、GDP总量、港口年吞吐量、机场旅客年吞吐量方面均超出或接近上述均值指标。特别是粤港澳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35%,远远超过上述世界级湾区。
2. 成熟的湾区经济需要强大的产业集群带和一定的世界影响力
研究世界级湾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世界级湾区一定是世界级金融中心。湾区和腹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发达的金融业反过来支撑着湾区和腹地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公认的三大湾区无一不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影响着全球的资本配置,从而决定了资源分配和产业发展方向。从四大湾区横向对比来看,纽约湾区是全球金融、文化和传媒中心,拥有全球市值第一的纽约交易所和全球市值第二的纳斯达克交易所,金融保险业占比高达20%。旧金山湾区的科技银行业特别发达,其金融、媒体信息、高科技知识在服务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京湾区以工业城市群和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著名,拥有拥有全球市值第三的东京证券交易所,占日本证券交易总量的80%。而粤港澳大湾区也表现不俗,特别是深港通开通后,三家交易所预计将形成总额达70万亿市值的流通市场,交易量直逼纽交所。
3.成熟的湾区经济需要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核心区和广阔的经济腹地
世界三大湾区基本上都是由一个或若干个核心城市带动湾区经济发展,如纽约湾区的纽约市、旧金山湾区的旧金山、奥克兰和圣何塞,东京湾区的东京、神奈川、琦玉和千叶。相比之下,粤港澳大湾区涵盖的11个城市中,香港、深圳和广州3个城市GDP占比超过65%,是经济核心区。其中,香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金融节点城市,接轨国际法律制度和营商规则,拥有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深圳以金融、科技、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为重点产业,其科技创新能力全国排名第2;广州以商业商贸服务为主要特色,且正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欲大力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因此,未来如何开展香港、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布局,进一步做好区域协同和错位发展,发挥大湾区集合经济效应的最大化,将是湾区发展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
4.成熟的湾区经济需要一大批科研教育机构、创新性国际化领军人才
从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创新性人才是湾区发展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广东全省人才总量达到1,357.3万人,“两高”人才比例不断攀升,共累计引进海外人才约3.7万人次,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终身教授等近130人。但是,当前人才政策的重心主要人集中在引进人才方面,对引进之后如何更好地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则涉及较少;激励人才的税收政策不够完善,特别是针对高端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仍然不足。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更好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如改善人才居住条件和环境,包括为其户籍转移、子女就学、学分互认、医疗服务、出入境等提供便利;探索建立海外人才绿卡制度,放宽入境时长,增加技术移民签证数量,这些都值得探讨和研究。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