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史上最长的一次,为期4天。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改革创新作为重点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并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包括保障粮食安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六个方面,涵盖财政、金融、债务、民生、生态等多个领域。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关乎明年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动向,而且透露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这对于股票市场的走势、板块的轮动乃至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有着重大的影响。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的解读
2.1 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
会议认为,明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要充分考虑明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努力抓住机遇,从容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因此,会议指出,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稳”就是在新的一年中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对于经济增速要保持在一定的区间,不再刻意追求GDP高增长,而要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做到科学发展、健康发展。
从2010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开始步入下行通道,经济增速从2010年一季度的12.1%下滑到目前的不足8%。2013年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8.7万亿元,同比增长7.7%,经济增速高于国务院政府工作提出的2013年7.5%的经济增速目标和“十二五”期间7%的经济增速目标。中国社科院经济所2013年12月4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2~2013)》称,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会设定在7%,符合“十二五”规划目标,经济增长依然面临着结构减速的压力,但预计增长好于设定目标值,经济增长保持在7.4%的水平。因此,对于2014年经济增速目标比较大的可能会在7%~7.5%之间。根据测算,经济增速在7%左右也能完成2020年GDP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而且经济增速适当调低也有利于加大各个领域的改革,为推动改革预留空间。“稳”是为了给改革留出空间,而“进”就是通过改革,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全盘工作,唤起市场内生的力量。
图表1 近年来我国GDP增速(季度)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信证券发展研究部。
对此,中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这预示着面对国际经济中的不确定与国内经济增长压力,政府仍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推动内需,保持国内生产总值(GDP)合理增长。除了基础设施支出外,未来民生支出将成为财政支出的另一个重点。在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表明,明年货币政策在总体稳健的基础上,不可能进行额外或较大规模的货币刺激,微调多变会是明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
2.2 改革——贯穿各个领域与环节
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并防范风险,会议提出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会议指出,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既有的增长优势已经基本耗竭,需要挖掘新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逐步固化,甚至出现了“实体空心化、产业虚拟化”的不良苗头,亟待开展第二次改革来重新赋予经济体活力。从之前习近平在当选后的首次历经考察就选择了重走20年前的邓小平南巡之路,传递改革的鲜明寓意,到李克强在不同场合强调“改革是最大红利、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发展只能依靠改革”。因此,改革不仅会贯穿明年经济工作的始终,也将是引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要实现更好、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充分发掘经济增长潜力。
因此,2014年可以说是改革年,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到中国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这较短时间里,政府已经有一系列切实的改革政策出台,改革措施的落实步伐明显加速。其中,包括证监会对IPO及其他规定的调整、工信部颁发4G牌照、央行推出支持上海自贸区之政策等等。未来在行政体制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和国企改革在内的四大改革都将获得稳步推进。
会议还明确,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改革策略;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对全会提出的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快研究、尽快启动。
2.3 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
2.3.1 粮食安全——首要任务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大任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足见政府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视。虽然我国实现10年连续增产,但是受土地、水等资源的限制,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的背后也有潜在的危机。一方面,目前粮食产量的增加过于依靠单产的提高,但单产的提高不会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供给压力大,利用国际市场填补国内粮食缺口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逐年递增。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粮食进口2012年全年超过了7000万吨,是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
图表2 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金额(单位:万美元)
2.3.2 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会议提出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
在经历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2005年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在中国工业经济领域频繁出现,并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2006年3月12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钢铁、电解锅、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也存在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引起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开始拉开序幕。然而,“4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刺激经济方案加剧了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在四万亿计划之后,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工信部在2013年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淘汰19个重点行业(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等)的落后产能。根据有关数据测算,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产能过剩不仅会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和通货紧缩压力,而且严重影响整体经济资源配置效率,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解决。
因此,未来化解产能过剩将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对此,会议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使过剩产能成为推动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来强化创新驱动的内在作用,通过这个过程实现整个产业素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2.3.3 债务风险——重要任务
会议还提出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这是中央首次将防控债务风险列为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根据审计署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而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94%。根据据有关机构粗略测算,2012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可能在12万亿元左右,地方债务余额规模仍在不断壮大。而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高达9.2万亿,占到银行业贷款余额的13.8%。另外,公共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收支缺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也反映了地方债务偿还风险不断在集聚。如果未来“土地财政”收入缩水,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将面临较大压力,有可能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图表3 2001年~2011年地方政府财政缺口
可以说,近年来增长较快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风险和隐患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仍然在总体可控的安全区间内,但这种隐患不进行控制必然会成为未来阻碍经济发展的阻碍。
结合近期中组部发布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内容来看,淡化了GDP指标考核,同时将债务指标也列入考核当中,且落实责任追究。预计2014年中央政府会加强对地方债务的整顿,这会对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形成一定的冲击。
2.3.4 区域协调发展
对于区域协调发展,会议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
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扩大问题一直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虽然之前已经有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地区重工业”等区域性政策扶持,但并未能有效缩小东西部差距、内陆与沿海的差距。特别是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西部地区人均GDP指标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异不仅没有下降,还呈现扩大的趋势;中西部地区不管是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政府将区域协调发展列入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之一。这次中央政府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制度,而且提出缩小政策单元,提高政策精准性的要求。预计未来中央政府将会有较多更细分区域的支持政策出台,并且这些政策都是基于各地的功能优势出发,由此带来的可能投资机会值得挖掘。
2.3.5 民生工作
会议提出要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就业问题一直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高校毕业生迎来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对此,会议提出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服务业是吸收就业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未来解决就业问题,还得加大结构调整,特别是发展服务业。
图表4 近年来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单位:人)
在民生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与之前强调商品房或房地产调控相比,现在的目标集中在廉租房、保障房等内容。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加大力度保障中低收入群体利益的工作方向,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思路已经弱化调价目标,而更加注重改善供求关系来解决,通过市场机制,用市场化的方式、市场化的思维来调解,进而形成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
2.3.6 对外开放
会议提出,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从广义上来说,我国目前已有多个自贸区。我国目前已经签署12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6个自贸协定,包括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不同于之前“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的提法,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提及多边,而是强调“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同时首次提出“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目前,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上至少有77个国家采用了此种模式。以美国为例,截至目前已与4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双边投资协定。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设计参与者王新奎表示,承担以开放倒逼改革重任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其首先要解决和探索的任务就是外资管理方式,即投资准入的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及准入后的投资权益保护(包括外汇转移、透明度和履行要求的禁止)两大问题。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纳入全年工作任务,并要求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亚太国家相互间的利益纽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预示着国家讲更加强调向西北开放、向沿海开放,通过中西部崛起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海洋战略拓展经济发展潜力。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市场影响及相关投资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指明了明年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动向,而且透露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这对于股票市场的走势、板块的轮动乃至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有着重大的影响,有助于判断市场走势与挖掘市场投资机会。
3.1 “稳中求进”的市场影响
在本次会议上,政府明确强调了201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的提法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预计2014年经济增速目标比较大的可能会在7%~7.5%之间。这对于稳定企业盈利判断与投资者预期具有很到的指示作用,对于稳定A股整体估值中枢起到决定作用。
同时,政府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是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大方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给股市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从财政政策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可见,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点是优化支出结构与结构性减税。民生、结构调整和创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等领域都会成为调整完善支出结构的重点。同时,结构性减税与营改增试点的进一步扩大也将为减轻部分企业税负。从美国股市金融危机以来的表现可以发现,本轮美国股市牛市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就是美国政府财政政策减税效应的发挥。在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奥巴马政府推出财政政策来应对危机,其中包括不少的减税政策,有对工资税的减免、放宽折旧和经营亏损对所得税应税额的抵扣,这些政策都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因此,应该重视财政支出优化、结构性减税、新增营改增受益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机会。
图表5 美国企业所得税占息税前利润比重
从货币政策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信贷和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缓解股市外围的流动性压力。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微调多变会是明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对此,投资者把握股市估值低点,关注市场低估值板块的投资机遇。
3.2 改革主题与投资机遇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改革创新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会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未来政府将不遗余力地推行在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从短期来看,改革对于经济增长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减杠杆、去落后产能,无疑对经济增速影响是负面的,与此同时,改革也会释放出经济的活力,促进经济的增长。从长期来看,改革改革不仅可以提升经济发展潜力,优化经济结构,同时可以降低未来经济的“尾部风险”,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增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历次改革都能够大幅提高了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另外改革也将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增长空间将得到释放。
会议指出,党中央已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指定一个机构负责改革工作,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执行将是明年政府工作重点,也仍将是市场关注焦点。
A股的历史发展也伴随着改革的进程。每个阶段所享受的制度红利都不同,未来投资者将重点关注医改,收入分配,金改,财税,铁路,垄断领域向民资开放,资源价格改革,土地改革等领域改革受益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3.3 新型城镇化主题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六项工作没有提及城镇化,但是,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首次“套开”全国城镇化会议,足见此问题的重要程度。这也将意味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和规划的定调,为明年的新型城镇化开局指明方向。
会议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一张蓝图干到底”。“两横”是陇海亚欧大陆桥和长江沿线,三纵是沿海、京广和包昆通道沿线,将这些城市群串接起来。“两横三纵”不仅覆盖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而且覆盖了整个中国东中西部。针对中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城镇化进程也相对滞后的问题,会议提出,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区域发展来看,城市群的发展重点放在了中西部,这与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对应,对于中西部来讲是重大利好。
预计新型城镇化规划将在2014年逐步落地,这必然使得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2014年经济的亮点和改革激活点。市民化、城市群优化布局、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四大举措将带来一系列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中西部区域城镇化受益上市公司,关注消费升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医疗服务以及农业现代化等相关板块投资机会。
从估值来看,A股市场主要板块(创业板除外)已基本见底,一大批股票已凸显出极高的投资价值。未来在改革、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等红利释放下,股市具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