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周三,两会圆满结束,A股却迎来反弹以来的最大调整。沪深股指在上周三遭遇一场大挫,周线上双双呈现“二连阴”,随后,上周五大盘企稳回升,强势收复2400点。这一波三折的走势,给上周行情打下了调整的基调。事实上,这也是本轮反弹行情自去年底展开以来,市场首次遭遇真正意义上的调整。大盘走势如此瞬息万变,是否意味着此轮反弹即将告一段落?接下来市场将何去何从?投资者该如何选择?下面,我们将基于宏观经济情况,分析此次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探讨A股市场未来走势,从而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一、两会后,2132点以来的反弹行情遭遇调整

随着两会在上周三的圆满结束,两会因素基本已被消化,市场却迎来A股2132点以来反弹的最大调整。上周沪市周K线收出第二根阴线,且伴随着一定的成交量,显示大盘获利回吐的压力较大,说明空方的卖压还有进一步释放的要求。日K线上,大盘上周三的巨量长阴将短期均线与2400点击穿,短期均线死叉向下,大盘M头形态基本形成,表明这一波从2132点以来的春季攻势已基本到位,大盘也进入缩量调整之中。

2132点以来的反弹由地产、家电、汽车银行等板块开始,从启动到退潮,它们基本上形成局部启动——集体普涨——震荡回档的节奏。其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基于经济复苏和流动性改善预期的背景下对那些历史估值比较低以及传统产业链重构的结果,并由此引发的此轮市场对包括地产、家电、汽车以及银行、食品、医药等在内的这些增长周期敏感且估值低的行业和个股的全面挖掘。然而,在经济增长还处于底部区域的时候,随着流动性改善预期的释放,以及这些主流热点渐次退潮,市场已缺乏新的增长动能,市场进入调整格局在所难免。

二、基本面“找底”是制约A股反弹行情的关键所在

流动性改善预期的释放和市场内部估值提升动力的缺乏是A股迎来反弹以来最大调整的直接因素,但归根结底,这一次调整形成的关键还在于基本面“找底”的影响。

在已经公布的1-2月份经济数据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1.4%,为29个月以来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1.5%,创过去9年以来的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14.7%,2月份贸易逆差创至少10年之最。这些数据综合显示经济正处于显性下降状态。不仅如此,微观企业至今仍然存在明显的生产不旺迹象。1-2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从去年12月的31.8%大幅回落至24.7%,且2月份PMI显示企业库存短期化明显,表明企业对经济形势“心里没底”,进而压缩新增产能与原料库存。企业基于经济景气度预期不高,对信贷的需求愿望也下降。1-2月新增贷款合计为14488亿元,较去年同期15756亿元下降了1200多亿元。而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虽然1-2月份同比增速仍有27.8%(增速同比下降了7.4个百分点),但在销售乏力、库存高企、调控难松的背景下,后期房地产新开工持续走低是大概率事件,未来2-3个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仍有较大下滑空间。这意味着,一季度经济还处于“找底”阶段。这一基本面“找底”的过程,制约了A股反弹行情的发展。

三、经济调整周期下,A股反弹行情延续需要新主题

基本面还在“找底”,外需仍然不旺,这一“找底”过程还将持续,这制约了A股反弹行情的发展。基本面“找底”呼吁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然而,伴随经济增长速度的平缓下降,投资、出口与消费之间进行协调平衡的需求,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升级将是当前经济调整周期下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5%。这是GDP近8年来首次调至8%以下,其所隐含的正是在经济调整周期实行经济转型的决心。

在以转型和升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调整周期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和自身动力的减弱,A股反弹行情延续需要新的主题。结合当前经济周期特点和政策走势,未来行情突破主题有二:一是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类股,如医疗健康、文化产业和消费服务业。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居民的消费需求升级,消费类股将是未来引领股市的一大重点。而另一个比较确定的领域就是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相对而言,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业最值得关注,从我们自身的基础与优势上看,装备制造业无疑是重中之重。在产业链上,高端装备会拉动众多产业需求,包括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服务、零配件制造等。从战略上讲,这也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标志。从技术积累的成熟度看,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和智能制造等都是重点发展领域,而电气设备、信息技术设备方面拥有更多优势企业,也有相关的大型项目储备。

话题:



0

推荐

何诚颖

何诚颖

61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教授),国内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主任。 2009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获得者,荣获2009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获世界金融实验室2004年度大奖,被评为2004年中国最具声望的100位证券分析师,2005年、2007年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