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家统计局于118日公布了2017年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主要经济数据。经初步核算,我国2017GDP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分别同比增长6.9%6.9%6.8%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这是2011年经济增速下行以来的首次回升,表明2017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

 

2017年经济数据点评与2018年经济展望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17GDP的超预期增长与消费和投资趋稳、出口持续改善密不可分。投资仍然是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对于GDP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贡献巨大;消费尽管在去年12月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对于经济增长起到了稳定器的效果;出口增速创下近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扭转了近两年负增长的颓势,因而成为GDP超预期增长的核心因素。

2018年,稳中向好将是经济增长的主旋律。“稳”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严监管下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很小,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将持续发酵。因此,2018年的GDP仍将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增速预计略微下降,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性转型创造条件。体现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传统的以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的作用将减弱,而以消费转型升级、服务型和科技型的增长模式将逐渐成为主流。

首先,我国出口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这一方面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贸易需求的扩张,另一方面也是一带一路等对外政策的促进。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经历了漫长的复苏期,但复苏的进程远低于预期。直至2017年,世界经济进入加速复苏的轨道,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各地股票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多家国际国内机构预测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到3.7%,显著高于1980-20173.4%年均增速。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必然带来各地对外贸易需求的大幅扩张,也为2018年中国出口增速的进一步上行创造了条件。而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说明中央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合作,并且已经与沿线国家在基建、能源等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持续贯彻,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将更加频繁。

其次,居民消费依然将保持稳定,这得益于两方面的内容:(1)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消费能力的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近两年来,全国实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均跑赢了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说明GDP不仅能够保持量的增长,并且也在促进居民收入这一质的增长上成果显著。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对消费的稳定更加有利。2)消费产品的丰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人民衣食住行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保障,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集中体现为对消费品质的需求。过去一年,服务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其中网络消费、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领域增速亮眼。就传统行业而言,白酒、家电等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上升,相应的股票估值也不断提高,而汽车消费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传统的消费因素依然存在。

最后,固定资产投资仍是需求侧托底的重要工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140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018年,中央政府主导的铁路、公路、跨海大桥等建设将持续进行,地方政府主导的地铁、交通等投资也将保持高位。尽管受限于地方债务监管的要求,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存在制约因素,但得益于PPP模式、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推广,地方政府的市政建设需求依然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2018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大概率趋缓,但为了满足GDP增长的需要,增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低。

房地产投资也是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尽管2017年密集出台了房地产限制政策,但销售水平仍然保持高位。2018年政策进一步趋紧的可能性较小,部分城市通过人才鼓励政策等放松限购条件的可能性在加大。商品房的投资与销售增速预计进一步放缓,但人才房、公租房等推出的进程可能加快。因此,2018年房地产投资预计基本保持平稳,而主要体现为投资形式上的转变。

除此之外,与研发和新经济形态相关的投资预计仍将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新科技的投入将进一步扩大,甚至在局部产业和产品上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经济形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将成为未来民间投资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民间投资的主要动力。

 

2018年经济增长的风险因素

总的来说,2018年中国经济仍将实现稳中求进,GDP增速预计略微下降,为经济风险的化解创造条件,而经济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升级,新经济形态和高科技产业有望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然而,对于2018年的经济形势也不能盲目乐观,经济面临的内部和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值得高度关注。

对外而言,尽管全球经济的复苏促进了就业的增长和贸易需求的增加,但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竞争将加剧。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美国在2017年通过特朗普的税改方案,美国企业和个人的税率有望大幅降低。对于美国而言,较低的税率能够进一步刺激美国的经济水平,增加企业在美国投资的吸引力,加速对外投资向美国本土回流。为了应对资本外流的不利影响,美国以外的国家必然跟进减税政策,国际产业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部分跨国公司可能将中国的产能向周边新兴经济体转移,或者向本土回迁,进而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构成挑战。

对内而言,来自地方债务和金融层面的风险犹存,而高科技产业短期内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首先,尽管2018年基建投资增速预计不会显著下降,但庞大的地方债务和地方财政资金缺口将增加基建投资规模的不确定性。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少数地区的财政存在结余,而大部分的地区财政都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过去几年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地方债和土地收入等方式获得市政建设资金,但随着中央对地方债务监管的加强,以及房地产政策的收紧,财政资金来源进一步收窄,财政收支缺口可能持续扩大。尽管部分地方政府开始尝试PPP等新型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建设,但由于市政建设普遍存在公益性强、资金回流慢等特征,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建投资扩张构成制约。

其次,来自金融层面的风险依旧突出。随着过去几年的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的企业贷款坏账率显著上升,而地方债务也大多表现为银行贷款的形式,加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伴随着银行风险累积的是银行盈利能力的下滑。过去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存贷款利差,但随着利差的收窄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存贷差的收益持续下降。银行转而通过资管业务和非标业务等方式增加盈利渠道,但加杠杆引发的金融风险引起监管层的关注,相关业务将受到严格限制。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下,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最为紧密,而银行风险的爆发将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仍然具有较高的风险。尽管股票市场经历了2015年的股灾后,风险得到了集中释放,并且随着资本市场监管的加强,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日趋理性。但由于资本市场结构和开放化程度日益复杂,交易技术日趋多样化,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管难度也大幅提高。因此,股票市场仍然是金融风险的聚集地,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冲击。

最后,从高增速的经济形式向高质量的经济形式转变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倡导,其中,高科技产业是高质量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然而,受限于技术发展水平,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还较难在经济活动中大范围应用,并成功转化为更先进的生产力,因此,高科技产业短期内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综合来看,在出口贸易面临激烈竞争、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相对乏力、新经济增长引擎尚未形成的背景下,2018年经济下行的压力犹存。

话题:



0

推荐

何诚颖

何诚颖

61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教授),国内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主任。 2009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获得者,荣获2009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获世界金融实验室2004年度大奖,被评为2004年中国最具声望的100位证券分析师,2005年、2007年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