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深港通”运行满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深股通”还是深市“港股通”的成交规模,都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1日,“深股通”成交8491亿元人民币,“深港通”下“港股通”成交4667亿港元,月均成交额分别超过770亿元人民币和420亿港元。而去年12月“深股通”和深市“港股通”开通时的成交规模还只有262亿元人民币和92亿港元。
图1 “深港通”周成交规模走势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
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监管层及业内人士均表示,“深港通”过去一年的平稳运行和交易规模的稳步增长,对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互联互通机制大幅提升了A股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是促成A股纳入MSCI基准指数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表示,“深港通”为香港金融市场提供了新动力。在互联互通的机制下,香港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职能和优势,反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
“深港通”是中国金融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16年“深港通”开通之际,李克强总理就强调,在“沪港通”试点成功基础上推出“深港通”,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而在十九大会议期间,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主要领导也都强调了金融开放的必要性。
(一)“深港通”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仅要求中国市场结构的拓展,还要求市场投资主体的丰富,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金融标的,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目前,中国内地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产品和机制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未来类似于“沪伦通”等与西方发达市场的互联互通产品也有望推出,这说明中国对外开放市场已经涵盖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大主要资本市场,而“深港通”的推出,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标的能够实现对国内大市值公司和中小创公司的全方位覆盖。
“深港通”不仅是“沪港通”的延展后续,更重要的是,“深港通”承担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特殊任务。尤其是在标的方面,“深港通”具有鲜明的市场特色。与“沪股通”标的偏重大型蓝筹股相比,“深股通”标的充分展现了深交所新兴行业集中、成长特征鲜明的特征。
而实际成交数据也表明,“深港通”与“沪港通”呈现差异化的特征。“沪港通”的交易金额在推出之初表现出很强的波动性,而“深港通”在推出后的运行则更加平稳。这说明在“沪港通”经验的基础上,“深港通”的制度设计更加趋于合理,投资者对互联互通的交易模式也更加适应。与此同时,对比2017年至今的成交走势,“沪股通”的资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低于沪市“港股通”的资金,相反,“深股通”的资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高于深市“港股通”的资金,这表明“深港通”的开通,为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投资内地高科技和中小企业等“新经济”的渠道,进而增强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对外吸引力,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图2 “沪港通”周成交规模走势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
(二)“深港通”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深港通”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在学界和业界达成共识。“深港通”的开通与平稳运行能够使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双向流动机制进一步健全,有利于提高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任度、适应度和依赖度。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深港通”交易规模的扩大体现了境外资金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促进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向前迈进了一步。著名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表示,“深港通”的股票买卖安排使得货币在一个封闭循环体中流转,有效避免了境内资金外逃的风险和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干扰,是人民币国际化具体措施的“绝妙安排”。还有业界专家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要提升人民币的结算及储备功能,也要确立人民币的全球投资货币地位。“深港通”的开通将推动人民币从贸易领域结算货币向金融领域投资货币转化,可进一步确立人民币国际结算地位、促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三)“深港通”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
“深港通”的平稳运行能够进一步促进深圳与香港的优势互补。目前,国家正大力倡导“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而“港深”无疑是大湾区绝对的中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与香港的合作,集中体现在金融与科技的合作。两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资金总量之和近16万亿元。而深圳还拥有强大的科创能力,能够为香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两个层面来看,“深港通”一方面促进了深圳与香港金融市场的直接合作,另一方面,深圳有大量科技型上市公司成为“深股通”的投资标的,这为香港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深圳企业的科技水平提供了契机。
“深港通”的未来发展道路
经过一年的发展,“深港通”在交易规模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有值得完善的地方,集中体现在交易标的的丰富和监管模式的创新。
关于交易标的,根据相关报道,深交所正在研究推动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证券范围。而港交所也表示将在现有机制中增加更多产品。由此说明,投资标的的进一步丰富将是“深港通”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深股通”交易标的丰富还受限于深交所的可交易产品。目前,深交所的交易产品主要为股票等原生类金融产品,而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衍生类产品仍然在测试阶段。随着ETF期权等衍生类产品的推出,“深港通”的投资标的有望进一步得到拓展。
创新监管模式一直都是监管层工作的重点。“深港通”的推出使得内地和香港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因而合作监管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这将有利于内地各层次监管机构吸收香港监管部门的先进经验。就目前来看,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内地和香港正在跨境监管上进行探索合作,开创性地提出实名制先北后南的做法。港交所公布,“沪深港通”北向交易2018年第三季将推实名制。实行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将有利于提高香港与内地跨境市场监管工作的效率,是两地协同监管的新尝试。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