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涨跌互相,中小板和创业板表现优于主板市场。从全周的表现来看,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了0.71%、0.29%和0.36%,中证500上涨了1.42%,中小板综指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了1.62%和2.79%。
伴随2月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引发市场对通胀的担忧,百年一遇的日本地震灾难引致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难以预计的连锁反应,A股市场将面临多种因素打击,本文拟探讨一二。
重磅1:宏观经济数据点评——通胀仍居高位,货币政策继续偏紧
综合而言,全年农产品价格带来的物价不确定因素相对可控,主要理由来自国内持续的流动性收缩和外围可能的流动性环境改变。而非食品价格的上涨更多来自结构性通胀,如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类价格改革和房地产调控,存在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性。对于输入性通胀问题,目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对此我们认为输入性通胀的可能性不高;二是原油价格,由于原油价格涉及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不确定性较高。在较高的通胀压力下,紧缩的货币政策仍将维持,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将会延续。
CPI 4.9%,比悲观的人预期的要好,比乐观的人预期的要差一点,总体而言略差于预期,工业增加值同比14.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24.9%,好于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显著差于预期。总体来看,经济数据增长平稳、环比趋势回落是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经济热度短期下行,政策调控压力有所降低,未来通胀压力大幅上行的可能性较小,但货币政策仍将趋紧。
对于A 股市场而言,2 月份的整体数据并没有显著偏离常规的看法,即不会成为市场上涨的驱动力,也不会形成向下的压力,对市场的影响不大。今年影响市场最为核心的问题依然是通胀的走势,如果不考虑中东局势恶化引发油价大涨的情形,只要政府维持既有的政策力度,即使CPI可能有些小幅度的反复,我们依然倾向于认为通胀失控的风险正在降低,维持对市场“区间震荡,重心上移”的相对乐观判断。
重磅2:日本地震
3月11日午后,日本遭遇有观测以来的史上最强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核电站出现问题发生泄漏事件,给当地造成了巨大负面冲击,日本超过1800 人死亡或失踪。当天,亚太股市纷纷急挫,A股也在尾盘出现快速回落,而周末一些“次生灾害”相继出现。
目前而言,地震对日本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尚待评估。对于A股市场而言,虽然日本地震可能是上周五两点以后促使市场下行的一个因素,但是对A股难有持续性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对市场所形成的冲击,中长期而言影响不大。
中国对日本出口金额按商品分类
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金额最大的依次是机械(包括电子)、纺织、化学工业等。对日本出口占该类商品总出口金额比重较大的包括:动植物产品、纺织、化学工业、矿产品等;从日本进口占该类商品总进口金额比重较大的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石膏、陶瓷、玻璃制品等)、车辆、贱金属、机械(包括电子)、化学工业品等。中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总值占对外贸易总值10%左右,仅次于欧盟、美国。如果地震、核电事故影响持续时间较长,与日本企业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生产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从A股市场的投资角度来看,关注日本大地震引发相关的风险和机会:1.短期警惕可能遭避险情绪负面冲击的A股公司,特别是上游原材料或下游需求依赖日本的公司(电子、纺织、旅游等);以及核电站爆炸引发中国新能源发展路线的变化,进而导致对核电建设预期趋谨慎,从而影响核电相关设备的预期;2.日本本土产品的替代者可能短期受益,比如,化工产品生产商、工程机械,以及少数电子企业(法拉电子、顺络电子、彩虹股份等)可能短期受益;3.抗灾物资可能受短期炒作,比如食品、医药、建材、煤炭等。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