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期,国企改革受到了国家最高层面的高度重视:165月中旬,党中央、国务院3次提到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央企人事调整也随之加快。在74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作出纲领性的指示,强调“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尽快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这次表态是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阶段结束、实施阶段正式开启之际作出的,确立了国有企业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围绕于此后续的改革配套方案将陆续出台,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经济环境倒逼改革进程,国企改革可以作为资本市场下半年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

2014年中央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公开谈及国企改革的思路,表明态度立场,耐人寻味。回顾近年来总书记对国企改革的重要表态,主要表达了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结构调整、完善要素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方面的理念。此次,习近平再度对国企改革作出重要指示,首次将国企改革与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并提出应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其中,“做强”意味着降低资产负债率,“做优”在于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做大”并非简单地合并,而需从着重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功能分类出发。面对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要求,要用市场化的手段,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以此推动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

事实上,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2016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是 “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实施主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预计下半年国企改革进程将加速推进。20165月初《人民日报》刊发“权威人士”讲话,标志着国内政策重心从“稳增长”向“促改革”转变,同期召开的第24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将国企改革定位于当前供给侧改革七大配套基础性改革之首。在这之后国企改革进程明显提速,国资委陆续出台有关文件、宝武合并及五矿中冶重组,甚至中央巡视组点名国资委的央企层面改革进展。截至目前,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制面超过80%,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子企业改制面超过90%,改革已有一定突破。试点公司在两年的时间里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授权子公司国投电力自主决策,积极界定总部与子公司的职责界限,同时按照“小总部、大产业”的原则,重新梳理总部的职能,加强监督,重塑总部组织架构;新兴际华集团首次行使总经理选聘权,走在改革前列。

今年下半年国企改革将进入到与供给侧改革共振的新阶段,包括国企调整与重组、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薪酬改革等在内,主要看点重点涉及:1)央企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文件短期内将出台,第二批改革试点全面铺开,央企的户数最终会缩减至50家左右;(2)近期公布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国有资本相对集中的领域央企作为混和所有制改革试点;(3)积极借助资本市场功能,将有3-5户央企作为第二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例如重组后的中国五矿,推进诚通集团、国新公司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4)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计划在中央企业层面选择10户子企业,各省市分别选择10户企业开展试点;(5)关于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国资委计划在2-3户中央企业推进所办教育机构深化改革试点,选择2-3个城市开展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

综合来看,来自最高决策层对国企改革的强力推动,将对下半年的资本市场带来以下影响:

首先,国企改革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完成,显示稳增长仍是下半年主基调,但整体市场行情仍有待政策的切实推进。从历史上看,尽管在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市场对国企改革的热情曾引发多轮行情,但在15年下半年股灾以及16年两会前后,虽然决策层也多次呼吁国企改革,市场却反馈不佳。究其原因,最近的这几次国企改革的政策口号都未能落实,也未能激发市场的一致性认同预期,风险偏好在政策的摇摆中呈现一个不断回落的过程。事实上,自15年的多轮股灾之后,杠杆已受到监管层严格压制,使得资金主动提升风险偏好的意愿不断下降。虽然近期高层开始重提直接融资,但是对于市场信心的恢复仍然存在诸多干扰性因素。因此,从高层推动改革落地的政策角度讲,拉动投资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最有效用的战略手段只能落脚到国企身上。对于市场而言,若下半年能有效推动3-5户央企作为第二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则将在很大程度吸引市场的关注,并使过度悲观的政策预期向中性甚至乐观转变,推动板块联动效应的形成。

其次,行业层面,核电、航空、航运、军工、铁路等五大行业的重组预期最高。其中,建材、水泥、钢铁、煤炭、航运、船舶制造、军工或因产能过剩的问题,或因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生命周期、国家战略需要等,很有可能被纳入下半年央企合并第二批改革试点名单,以期强强联合、输出产能、参与全球竞争。Wind数据显示,截至75日,沪深两市共有86家中央和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因筹划或正在推进重大事项停牌,其中央企有23家。大部分企业集中在钢铁、有色、煤炭、航运等经济大周期行业,主要通过借壳、资产注入、剥离盈利能力较弱资产、合并整合等方式提升公司盈利。因此,可重点关注煤炭、钢铁、建材、有色等产能过剩较突出、兼并重组预期最为强烈的行业板块。

第三,主题层面,契合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字头央企有着更为清晰的发展路径和政策优势;而地方国企改革中作为资本运作平台的公司或者资源型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建筑、新兴际华、中粮系(中粮生化、中粮地产、中粮屯河)和国投系(国投中鲁、国投电力、国投新集)在央企改革概念股中的表现居前,堪称央企改革的龙头。在去产能和央企提质增效转型背景下,结合16年下半年有望公布的第二批央企试点改革企业,招商系(招商轮船、招商银行、招商蛇口)、国电系(国电电力、长源电力、英力特、龙源技术)、五矿系(五矿发展、中钨高新、中国中冶、*ST五稀);中信系(中信国安、中信海直、中信银行、中信重工、中信证券)等或有望直接受益。

第四,区域层面,重点关注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国资存量较大、改革先行的省市,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东部地区。就市场最为关注的上海来看,作为国企改革的排头兵,16年上海提出基本完成市国资委系统企业集团公司制改革目标,目前已组建了上海国盛和上海国际两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而近期上交所的成交量远远落后于深交所,不排除有通过重组做大做强上海本地股,以此来激活上交所成交量的可能。此外,资本市场中并购重组的提速也在为北京部分国资的整体上市及证券化提供环境支撑,而相应的整合或已出现在部分公司中,尤其是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房地产行业,具有很大的整合空间。广东作为国资大省,2013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2,000亿,位列全国第四位。广东省国资委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每家省属企业至少有1家上市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主要国资管理运营平台有广东国资发展、广东恒健和粤海控股。浙江是国资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仅次于同属长三角地区的江苏和上海,目前其资产证券化率大约在40%,按照其规划,浙江将力争在3-5年内将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升到75%,在资本市场上有望受到进一步关注。

话题:



0

推荐

何诚颖

何诚颖

61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教授),国内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主任。 2009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获得者,荣获2009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获世界金融实验室2004年度大奖,被评为2004年中国最具声望的100位证券分析师,2005年、2007年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