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转型成为科技投资巨头的思考
1 前言
老牌投行高盛已经成为科技创投领域不可忽视的强力大量。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自2009年以来,高盛共参与了132笔科技创业公司的融资交易,最近两年多来就有77笔。高盛在科技创投领域的活跃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硅谷的顶级风投。高盛目前投资了Uber、Pinterest、Dropbox以及其它12家“独角兽”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根据CB Insights的排名,高盛跻身十大独角兽公司投资者行列,排在Peter Thiel旗下基金、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等硅谷顶级风投公司之前。跟众多硅谷一流风投公司不同,高盛真正称得上拥有全球范围的触角:它投资的创业公司遍及全球,从中国的一家在线宠物店,到德国的一家送餐网站,再到韩国的一家应用开发商。另外高盛还频频试水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金融。其与中国的IDG资本联手向经营比特币的初创公司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注资5000万美元;押注亚洲大数据业务将迅速增长,领衔对新加坡大数据公司Antuit Holdings Pte投资5600万美元。以上现象都非常明确地向世人告知:高盛已经是一家科技投资巨头。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高盛为何向科技巨头转型,又是通过哪些行动实现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期间,科技企业扮演至关重要角色,互联网+也正在改造各行各业。我们如何学习高盛在互联网金融占据一席之地,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2 转型成为科技投资巨头的原因
2.1 科技投资领域是财富聚集地
科技投资领域是融资、交易最活跃的地方,也是财富的聚集地。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统计,有119家初创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这些公司几乎全部都是在最近几年才成立。如图表1,以Uber为例,这家打车软件公司的估值在6年时间里从零飞涨到了500亿美元;Airbnb在2014年4月融资时估值为100亿美元;一年后再融资15亿美元的时候,其估值再番一番,达到250亿美元。这种火箭般的蹿升速度对华尔街的老手们来说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以往华尔街习惯于等待这些初创公司上市后再对他们进行投资,但是现在大量的私人资本涌入硅谷,企业家们根本不需要上市融资。比如Uber已经完成了大约6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但它至今还没有宣布要上市。并且当一个估值达到600亿美元的公司选择上市的时候,投资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了。
高盛的创投模式非常复杂。一笔投资可以由投资银行家发起,也可以由负责战略投资的证券部门发起,私人银行部门同样也可以这么做。有的部门用客户的资金投资,有的则用公司的自有资金,还有的部门则提供传统的投资银行服务。如2011年高盛与Uber的第一笔交易属于股权投资;它们在2015年1月的第二笔交易则属于债务交易。
图表 1 独角兽公司中估值超过50亿的代表公司
图表 2 高盛对Uber的两轮投资
除了爆炸式的增长,科技投资领域还有众多的颠覆性的创造,这些创造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吸引着一批批华尔街人投奔硅谷。比如曾被称为华尔街最有权势的女人的Ruth Porat,1987年进入摩根士丹利、2010年起任首席财务官,2015年3月时候跳槽到谷歌出任CFO一职。同样是高盛出身的Sarah Friar如今是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的CFO。前高盛银行家Anthony Noto现在是Twitter的CFO。2015年7月,为黑石(Blackstone)效力七年的首席财务官Laurence Tosi离职,就任短租网络平台Airbnb的首席财务官,Airbnbz估值超过250亿美元。2015年5月,美国传媒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任命前摩根大通企业与投行业务联合主管的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联席运营官Mike Cavanagh为该司首席财务官。2014年12月,Snapchat聘请瑞信的互联网银行业务主管Imran Khan为公司的首席策略官。2012年7月,高盛的投资银行家Anthony Noto被任命为Twitter的首席财务官,而Twitter的年报数据显示,含股票和期权在内,Noto去年的收入合计7280万美元,约为其在高盛时收入的三倍,而且是Twitter最高收入者。
图表 3 华尔街离职去硅谷科技公司代表
2.2 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挑战
高盛涉足科技领域风投不仅仅是为了追逐回报,股权回报只是公司考虑的一个方面。公司所考虑到的更为重要的一面是希望走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高盛总市值950亿美元,总资产达到8600亿美元,投资创投公司并不能使其完全成为一家股权投资公司。高盛希望转型成为一家科技公司,同时向那些优秀的科技公司学习,甚至效仿,尤其是在互联网深刻改变金融业的时候。
互联网金融改变着传统借贷模式,也在逐步改变传统的投资模式。目前互联网借贷平台Lending Club已在美国上市,上市后最高市值接近100亿美元,截至到2014年底,LC的累计成交量已超过7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投资平台Wealthfront已经获得上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该公司让过去只有高端人士才能享受到的理财服务向大众开放,为用户量身定做投资计划。2012年5月1日上线的SigFig,完全依靠算法对投资者提出投资建议,对于个人用户完全免费,可自动同步用户分散在各个投资账号上的数据,每周都会自动诊断用户的投资组合,给出个性化建议,帮助用户节省成本、提高收益。2013年上线仅仅一年,平台上的用户资产达750亿美元。Personal Capital,Wealth Front,Motif Investing等互联网投资平台都通过提供投资组合服务赢得了大量的客户,他们使用计算机算法或者客户自创组合替代传统的投资顾问,这样做不仅仅是低端客户,甚至高端客户也被互联网金融吸引过来。
图表 4 互联网金融中投资顾问模式分析
3 如何转型成为科技投资巨头
3.1 青睐科技人才
科技转型依靠高盛原来的投行、财务、法律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对此,高盛积极引进技术人才。高盛的首席信息官Marty Chavez是一位出色的技术专家,在科技精英圈子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Chavez曾是一位黑客,在哈佛大学完成了生物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位,并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医疗信息科学博士学位。他联合创办过两家软件公司,还曾供职于瑞士信贷。他在卖掉一家上市公司后于2005年返回高盛,2013年出任首席信息官一职。
Chavez促使技术部门成为了高盛的权力中心,且力促高盛大举追逐顶级的技术人才。高盛集团把这种高水平的程序员兼银行职员称作“strats(战略人员)”,该公司的技术部门如今有9000名strats,几乎占总员工数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摩根大通有3万名科技职员,约为总员工数的12%。按人数来算,技术部门如今是高盛内部最大的部门;它的工程师和开发者数量要超过银行家和交易员,他们甚至能够参与高盛业务战略的制定。9000人的技术团队规模比linkedin、twitter等硅谷科技上市公司的工程师还要多。此外,高盛在工程师团队和金融工程开发上的投资达到几十亿美元。在Chavez的领导下,高盛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危机控制的程序语言,他们已经编写了几十亿条代码,而其中大量的代码是开源信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3.2 超级强大的技术部门支撑
高盛拥有华尔街最强大的技术部门,并随着客户需求、业务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即时动态调整,以完成自动化交易、风险分析、数据管理、保护信息安全和提升工作效率等任务,并通过技术持续革新来保持高盛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独特性。
3.2.1 庞大的技术部门
高盛一共有15个一级部门,除执行办公室外,还包括投资银行部、投资管理部、商人银行部、证券部、全球投资研究部、不动产管理部、财务部、全球合规部、运营部、技术部、服务部、人力资源部和法律部。在这15个一级部门中,技术部门的规模显著大于其他部门,目前该部门拥有9000余名雇员,占高盛雇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在规模上甚至超过了许多纯粹的技术公司。高盛的技术部在全球15个国家拥有31个分支机构,部门员工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能够讲80多种不同的语言,开发团队编写的产品代码超过8亿行。同时高盛数据中心还拥有近30万平方英尺的设备空间,相当于140个网球场大小,存储区域网(SAN)空间和网络连接存储(NAS)空间分别超过9.85万亿(9.85×1015)字节和8.5万亿(8.5×1015)字节,每月通过高盛技术部门获得支持的通讯就超过5万部IP电话和1亿封电子邮件,在计算每日风险时技术部门能够同时调动4.7万枚CPU并执行2.5×1018个64位指令。
3.2.2 专有的编译语言及数据库平台
为了保证公司信息的安全性和降低关键技术人才的流动性,高盛开发了自己专属的编程语言SecDB和数据库平台。SecDB是高盛技术部门经过几十年不断积累所形成的,可靠性和功效比一般的商用软件都更为优秀,即便在更加强调开源性的互联网时代,高盛依然坚持在核心系统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知识产权。为此,高盛也构建了非常强大的内部培训系统(高盛大学,GS University),这套系统为高盛员工提供技术开发、商业知识、客户管理等方面超过4000门培训课程,98%的高盛雇员参与了至少一门培训课程,在应用软件开发、信息基础构建、系统专家和技术分析师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3.2.3网络化和移动化表现卓越
高盛技术部门在网络化和移动化方面都表现卓越,是全球两家内部开发基于企业范围私有云(Private Cloud)的金融企业之一,并在继续开发安全性能更强的混合云(Hybrid Cloud)。高盛自主开发的室内Lagoon移动框架,能够支持所有主要的移动运营网络和大部分移动终端设备。例如,高盛全球投资研究的App应用端就拥有超过7000名用户,通过这个App客户能够即时了解全球超过3000只股票和信用证券的研究情报。
3.2.4 拥有多样化的电子交易平台
2000年,高盛收购Spear Leeds & Kellogg时获得了REDIPlus电子交易系统;高盛自建了黑池运营平台SIGMA-X,客户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获得隐匿性更强的流动性支持;2009年SIGMA-X根据新法案设立SIGMA-X MTF,成为欧洲市场上成长最快的黑池交易平台之一;高盛的电子交易平台还包括全球现金服务平台(GCS)、高盛未登记股权柜台市场(GS Tradable UnregisteredEquity OTC Market,GSTrUE)以及近期正在大力推广的电子债券交易平台GSessions等。其中,高盛全球现金服务平台能够向高盛的全球客户提供优化现金管理服务,客户能够通过该系统实现交易、报告、分析等各项需求的“一站式”网上金融服务中心。
3.2.5 打造技术部门的经验
第一,高盛的技术部门采取与业务线平行的设置方式,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响应。在高盛技术部的11个二级分部中,银行技术部、股票交易技术部、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商品技术部、高盛资产管理技术部、私人财富管理技术部、全球投资研究技术部、全球证券服务技术部、全球分销技术部都是直接与高盛相应的一级部门密切匹配的,运营技术部、技术基础设施部和全公司系统部则从大后台的基础上向全公司商业项目、风险控制和信息安全等综合性事务提供技术辅助,从这一点来看高盛的技术部门始终保持着较为合理的结构,在保持中后台强大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提升前台的灵活性。
第二,高盛在信息技术建设方面坚持自主研发和外部合作相结合。一方面,高盛始终坚持内部核心系统的自我研发,此举能够保证高盛信息系统的独特性、安全性并能够有效降低关键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高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积极寻求外部合作,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基于价值链竞争的互补性合作,譬如高盛电子销售渠道更多专注对机构客户和高竞争客户的开发,而针对零售客户的服务则可以与嘉信理财这样具有零售渠道优势的公司进行合作。一是基于流动性的合作,尤其是在电子交易平台方面,流动性是各类电子交易平台赖以存继的生命线,随着后危机时代场外衍生品市场集中交易的改革持续推进,多边交易平台正在逐渐挤压传统双边交易平台的生存空间,这实际上也对证券公司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合作要求。
第三,在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方面高盛也存在一些教训值得后来者警示。一则是电子交易系统可能存在的技术故障很难避免,2013年8月高盛“Trading Axes”升级发生故障指示交易系统向交易所发出40万手错误的期权交易指令,此次“乌龙交易”给高盛造成了近1亿美元亏损。一则是电子交易平台的流动性匮乏,此前大显风头的GSTrUE在完成橡树资本和阿波罗资本的两笔交易后再没有像样的“斩获”并不得不在2011年黯然关闭,而高盛自建的债券电子交易平台GSessions也举步维艰,REDIPlus也不得不转向多边交易平台以谋生存。因此,证券公司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将始终与风险伴随,技术和管理上的复杂性都将使得这个过程充满挑战。
3.3 国际化是高盛在创投领域的优势
对创业者来说,高盛最大的优势在于国际触角,拥有覆盖全球各地的客户网络,那些客户可帮助缺乏经验的创业者在新市场找到立足之地。当下的创业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速度必须要空前快速。创业者以往能够耐心等待进军国际市场的时机;但现在,创业者必须一开始就要从全球角度来思考,因为各个地区会很快出现拷贝你的创业点子的公司。高盛的财富管理客户和企业客户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一些商业领袖,这些人能够给创业者牵桥搭线和解释本地的法律法规,能够在中国、印度等棘手的市场成为本地业务的助推器。高盛还组建了一个名为“新兴创业者覆盖”的部门,由常务董事Miyuki Matsumoto来领导,在其个人网站上如是描述自己的职责:“鉴别富有潜力的早期阶段创业者,并与之建立关系”。
对于创业者来说,高盛在创投领域的影响力并没有它在华尔街那么大。创业者们不会为大支票所动摇,创业者通常希望投资者有过去昂也经验,比如曾成功将未经检验的概念转变成成功的企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网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PayPal兼LinkedIn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是硅谷最受欢迎的风险投资者。
最成功的风险投资者愿意出力帮助创业者发展公司,而不仅仅是要一个董事会席位。这一点对于创业者来说很有吸引力。Greylock组建了一个庞大的人才招聘网络,从而帮助它的创业者招募顶级的技术人才。Andreessen Horowitz给创业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给他们介绍可能会变成他们的客户的企业高管。安全软件开发商Tanium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奥赖恩•欣达维(Orion Hindawi)指出,“光靠我自己,我肯定得不到那么多跟企业高管会晤的机会。”Andreessen Horowitz今年以来给他引荐了数十家潜在的企业客户,帮助他获得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新业务。
创业者们表示,高盛吸引创业者的手段跟Andreessen Horowitz有些相似,即给小公司提供各类资源。获高盛私募资本投资部门投资的企业软件公司SugarCRM CEO拉里•奥古斯丁(Larry Augustin)透露,高盛给他介绍了一个专注于给创业公司提供全方位帮助的团队,从基本的行政事务到广泛的战略见解。他举例说道,高盛帮助他完成了SugarCRM的客户获取成本跟竞争对手的对比。另一位创业者则称高盛提供了数据挖掘和潜在收购评估方面的帮助。这种专业知识可是普通创业者无法在车库中复制的。
高盛领投了Clarizen,投资额3500万美元,并让高盛副总裁希勒尔•摩尔曼(Hillel Moerman)进入Clarizen的董事会。Clarizen的诺沃格罗斯认为高盛在该公司想要进入的市场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Uber在准备扩张至新市场的时候选择高盛成为其投资者。2011年Uber估计仅有几百万美元,Uber欲成为全球化交通运输品牌的战略促使其选择了高盛。随后该公司先后进入了中国、印度、欧洲等地区。与此同时,高盛加大了对Uber的投资,今年1月跟它达成了16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交易;该打车应用当时的估值为400亿美元。
3.4 以开放心态示人
作为华尔街老牌投行,高盛一直是非常神秘。但是现在,高盛逐渐学习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它允许外部人员进入公司内部,并与之不断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以展现自己不足的一面。2015年1月,高盛在Twitter上发布了其首席信息官马蒂·查韦斯(Marty Chavez)在高盛纽约交易大厅的照片,其中展示出数据分析创业公司Kensho一群软件工程师受邀在高盛的交易厅呆上两周的时间,处理一个出名保卫严密的技术平台。
对于像Kensho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获得高盛交易软件的访问权可谓意义非凡。该公司实际上在试图开发一个有朝一日可能会颠覆华尔街的机器。它的软件旨在减少交易中的人工决策,通过快速分析会影响市场的数据信息(如天气、政治选举、战争、自然灾害等等)来进行投资。Kensho正试图追求像高盛这样的潜在客户。虽然Kensho的人员没有接触到任何的客户或者敏感数据——高盛称它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但它对高盛这台机器的运作有了很深的了解。那些开发者想到了该如何整合Kensho的系统以及高盛、它的客户和竞争对手的系统。
高盛对这些外部人员的放行是典型的开放心态的表现。高盛的创新需要Kensho公司的帮助,需要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运作方式和计划颠覆任何一个行业的野心。
3.5 拥抱互联网金融
为了在互联网金融上赢得一席之地,高盛开始作出改变,学习新的思维方式,认真跟进那些颠覆性的科技。高盛和法国兴业银行等银行考虑投资新兴的P2P融资平台Aztec Money。2015年5月初,高盛聘请了曾主管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公司信用卡服务的Harit Talwar,计划推出属于高盛自己的网贷业务,将高盛子公司管理的730亿美元存款用于放贷。
2015年8月13日周四收盘后高盛发布消息称公司已经同意收购通用电气(GE)旗下网上银行业务部门。在与GE资本银行达成的协议中,该高盛将收购GE资本银行80亿美元的网存款和80亿美元的经纪人存单。对于交易的条款和收购金额,高盛集团并未对外披露,仅表示,此项交易有待监管部门批准。高盛表示,这项收购不会涉及任何实物资产,唯一的金融资产就是现金以及与此相关的存款。GE资本银行的总裁Scott Roberts将加盟高盛GS银行,高盛GS银行还将为几乎所有的GE资本银行员工提供职位。在收购交易完成后,GE将关闭GE资本银行余下业务,意味着GE将退出美国银行业务。
战略上的变化:高盛集团过去几十年中都致力于服务大企业和大投资者,但是现在它正在计划吸引普通消费者和小型企业。高盛集团已经通过其财富管理顾问网络向超富裕个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而这次与零售消费者直接取得联系将是高盛集团业务上的一次跨越。高盛集团已经把焦点集中到了个人和企业贷款业务,提供以有良好信用的客户为目标,无须担保的贷款。
业务运营模式:今年6月高盛透露,其将进入消费者存贷市场。当时,高盛雇佣了信用卡数据分析公司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的前任CEO Harit Talwar为合伙人。高盛希望新的在线贷款业务将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来进行,最快将于明年启动。高盛希望到明年底最多投入100名人力来支持这一新业务的运营。高盛仍在考虑这一新业务的细节。一位参与该项目的匿名人士对《纽约时报》表示,在近期的讨论中,公司在商议发放1.5万-2万美元之间的贷款。公司还考虑发行一种预付卡来发放贷款。这种卡可以记下借款人每一笔的详细消费。
进军在线银行的好处:高盛财务主管Beshel Robinson在对外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交易有助于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并提升流动性水平。”GE资本银行存款规模达到了160亿美元,此举将有助高盛更为有效地获取成本低廉的资金。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计划利用存款来为针对理财和投资银行客户的贷款发放提供资金支撑。这两家银行都没有昂贵的分支网络,因此提高来自贷款的利息收入,将会提供比传统商业银行所能赚的更高的回报率。
降低存款负债比率。相比较高盛8600亿美元的资产而言,被收购的存款数量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过,鉴于截至6月底高盛持有存款融资约890亿美元,这笔收购交易意味着存款将占负债的14%。这仍比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的18%低很多。摩根士丹利拥有巨大的理财部门。存款收购对高盛有很大帮助:零售存款是一种比债券更便宜的融资方式。根据管理层的估算,消费者贷款可以带来超过20%的股本回报。过去几年里,随着针对新监管要求的调整,高盛集团的股本回报率已经跌至仅11%左右。
4 对券商的启示
在互联网深刻改变金融行业的今天,高盛不仅仅做到了转型成为一家科技投资巨头,更重要的是高盛自己也升级为一家科技公司。作为科技公司高盛对硅谷所创造的新技术有独特的理解,并能够着实为初创企业提供除资金外的技术和客户方面的帮助。高盛对科技企业的投资已超越硅谷的科技投资公司,向科技公司的转型也完美的应对了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在当前我国互联网+时代之下,券商需要学习高盛的经验,将科技创新作为公司长期战略来抓,具体方面如下:
第一,券商应该继续加大对科技人员和设备的投入,技术部门设置上采取与业务线平行的设置方式。高盛有9000名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与其他华尔街投行对比或者与硅谷科技公司对比都称得上强大。设备上高盛拥有强大的数据库中心,具备云计算能力,甚至开发了自己的数据库语言。券商需要继续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投入,在技术部门设计上学习高盛的技术部门,采取与业务线平行的设置方式,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响应。
第二,券商要通过直投子公司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早期投入。如前所述,优秀的科技创投企业在上市前进行过多轮融资,而社会资本的充裕已经造成这些优秀科技企业无需上市即可获得充足的资本。退一步说,当这些优秀的科技企业选择上市的时候,其估值已经相当之高,早已错过了最好的投资时机。所以,券商需要保持对科技行业的敏感性,从而把握住优秀科技企业的投资机会。
第三,券商在国际化上需要继续前进。高盛之所以能够超越硅谷的创投公司,原因并不在于高盛钱多,而是在于高盛的全球化视角为创投企业带来的客户和规避一些法律风险。因此,券商在国际化上还需加速,通过国际化业务的扩张,拓展国际视野。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