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4年9月,习主席访问印度时,首站到访了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和印度总理莫迪并肩登上西安大雁塔。这场被称为“家乡外交”的高层互动,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定格在中印两国民众心中,“家乡外交”,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新意,更在浓浓的人情味中体现了日益深化的战略互信。

中印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发展事关两国25亿人民福祉,事关地区和世界发展繁荣。当前,中印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历史重任。印度经济处于提速期,中国经济也在加快转型升级。两国发展理念相似,经济互补性强,彼此发展互为机遇。两国关系正沿着两国领导人确定的方向稳步推进,中印双方对接发展战略,加强政治互信,拓展互利合作,共同实现提升和飞跃。

就中印发展关系的经济领域来说,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和鼓励中国企业赴印投资来实现。首先,中印可以就“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合作倡议以及“向东行动”政策方面加强沟通,找准利益契合点,实现对接,探讨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促进共同发展。其次,中国企业赴印投资。中印应更加紧密地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实现两大经济体在更高水平上的互补互助,继续成为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双引擎”,携手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可以重点推动铁路、产业园区等领域合作,探讨在新型城镇化、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拓展合作。

在宏观政策协调的保障下,中印将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印两国领导人会面之后,2015年5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印度经贸论坛”上,中印企业签署20余项、总额高达22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主要涉及能源、钢铁、电信、贸易、金融与经济园区等多个领域。这些合作有望推动中印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受此利好消息刺激,基建、能源和通信三大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

合作领域一:基建。印度希望实现经济第二次腾飞,但是基础设施、制造业都较落后,成为发展障碍。莫迪总理于2014年提出“钻石四边形”高铁网,吸引了世界高铁制造商的极大兴趣。其中单是“德里—钦奈”高铁走廊,全长就达1750公里,价值360亿美元,预计要修建7条连接该国主要城市的高铁线路,总长度达到4600公里。如此巨大的高铁市场,正对我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胃口。中印铁路合作是双方共赢表现,两国铁路基建领域合作空间巨大,而南北车合并后也利于我国高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相关上市公司也将充分受益。当前,A股市场上铁路基建龙头股主要有:中国建筑、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晋亿实业、晋西车轴、中国铁建、中铁二局等。

合作领域二:能源。由于煤炭严重不足,印度面临着严重的电力危机,如今,四分之一的印度人民没有连接电网。印度当前的供电困境,同样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这加速了中国电力企业布局印度市场,而“一带一路”正是给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契机。另外,中国和印度都存在人口总量庞大、国内油气资源相对匮乏,能源消费迅速增长的现状,这促使中国和印度都在大力寻求长期稳定的能源进口源和安全的运输通道,也使得中印两国已经在第三国开展勘探、开采油气资源、联合收购石油资产等领域进行协作。

在此背景下,在日前中印两国总理签订24个合作文件中,矿业、电力等能源领域合作占据了很大席位。东方电气、中国电建、特变电工、东方电子这4只电力概念股在印度已率先进行布局,随着中印深度合作,这些公司将率先受益。

合作领域三:通信。在电信与金融领域,此次中印两国总理会谈后,印度巴帝电信与中方签署3个协议,分别是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许可证融资协议,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购买中兴、华为设备融资协议,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信贷融通协议。

另外,我国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也正在加速开拓印度海外通信市场,据Canalys发布的数据,去年第四季度印度市场销售智能手机2160万部,同比增长幅度高达90%。对于日渐饱和的中国市场来说,跨越了PC时代的印度显然是下一片智能手机的沃土。

随着中印通信合作以及国产手机在印度加速布局,这将给国产手机产业链相关概念股及通信设备商都带来巨大机会。国产手机产业链相关个股有:玻璃加工商蓝思科技、触控面板厂商欧菲光,电感供应商顺络电子,锂电池与移动电源领域的欣旺达与卓翼科技等。通信设备商方面,可率先关注有合作协议的中兴通讯。

话题:



0

推荐

何诚颖

何诚颖

61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教授),国内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主任。 2009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获得者,荣获2009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获世界金融实验室2004年度大奖,被评为2004年中国最具声望的100位证券分析师,2005年、2007年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