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周沪深两市依然是宽幅震荡,继续进行艰难的寻底进程。上周一沪深两市均出现暴跌,大幅破位下行的走势令人瞠目,出现了罕见的百股跌停潮。当天上证综指跌37.9点,跌幅为1.74%;深证成指跌252.6点,跌幅为2.57%。夏日炎炎之际,A股市场一片萧杀。随后四个交易日,两市继续下探。上证综指最低2138点,离年初所谓的2132点“钻石底”仅咫尺之遥,周五则再次收跌,深成指击穿前期9352点低点,探触9325点低点,创出半年来新低。综合来看,沪深两市均未走出下降通道,若无新的政策刺激,即便反弹行情启动,持续时间与空间依然有限。

尽管指数在波动,但最近市场关心的还是那“老三件”:经济、政策、外围。从根本上说,市场的持续疲弱与国外形势动荡、国内宏观经济调整、公司业绩不佳、市场人气暗淡、产业轮动缺乏热点等有关,从最直接的原因考虑,供求失衡是导致市场持续不断探底的关键。市场在等待经济工作会议结果,期待有更强烈的利好出台。在此之前,股指的前期低点仍待考验。

1 反弹不能全部指望政策

政策方向对A股走势的影响毋庸置疑,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的叠加也就难免让市场心生期待。7月的北戴河会议将为下半年经济定调,随着换届完成,各地方可能开展新一轮的GDP竞赛,加之银行放贷节奏的加快,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回升,经济底在三季度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市场对经济工作会议有一定的期待,预期会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出台,但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政策空间难有实质性突破,市场借政策进一步出台预期而酝酿反弹的期望也许或落空。

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政府对宏观经济下滑的幅度和时间的容忍度都在增加。政府对当前经济的判断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仍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稳增长政策措施正在见到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来看,当前经济还没有形成稳中回升的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鉴于此,政府没有必要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刺激政策更多是防止经济继续急剧下滑,而不是将经济迅速拉起。近期,一个月内两次降息以及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都表明政府“稳增长”的态度和决心。股市反应的是预期,市场底会领先于经济底出现,但市场底的规模尚难定论。随着经济底的出现,年内形成市场底的概率在增大。

2 警惕通胀卷土重来

自2011年底,为应对经济下行风险,货币政策逐渐宽松,时至今日,效果凸显。直至上周,货币政策给市场的信号依然是宽松。整体来看,由于央行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灵活,未来市场资金面的整体稳定依然可以预期,即便降准短期内不能兑现,阶段性的资金面紧张态势也无需过度忧虑,但流动性很难出现超预期宽松局面。由于通胀下行,货币政策可实施空间加大。当前的存准率较高,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功能不足。资金市场价格的扭曲,致使利率调整的效果难以发挥,直接后果就是实体经济缺血现象严重,尤其是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受到极大损伤。实施降准,不失为好的策略。降息政策则需慎重考虑,股市下跌而房地产市场回暖表明投资者正按照资产流动性重新配置资产,房地产泡沫有再次膨胀的可能性。

令货币政策掣肘的因素也不少。市场所企盼的降准迟迟未兑现,结合四大行上半月信贷投放达500亿、进口疲弱导致外贸顺差扩大等因素,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反映出政府并不希望市场利率出现过快回落,有意将其保持在当前通胀水平之上。更为重要的是,顺应经济规律,及时推进资产重组、技术进步以及设备更新等,以提升效率为增长寻找新动力。

对当前的经济而言,通胀回升因素始终如魅影般随行。此前为抑制通胀,央行从总量上控制货币供给,资金紧张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二季度GDP增速滑落至7.6%,虽然高于7.5%的底线,但对于一个多年来维持9%左右增长幅度的经济体来说,依然引发不小的震动。为稳定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却又不宜过度宽松。较之于其他市场,中国资金借贷成本偏高,土地价格难以回落,劳动力价格维持上涨趋势,三大因素从成本上决定了通胀回落具有较大的难度。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导致高通胀卷土重来。

3 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宏观数据表明,经济仍在探底的过程当中,再加上大小非解禁、IPO股票上市等因素,近期市场较难有系统性机会。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是决定了A股市场长期走牛的基础,在短期内影响市场指数涨跌的最直接因素是资金供求。也正因为如此,在经济运行尚未企稳的背景下,A股难有起色被归罪于扩容与减持。

虽然扩容与减持造成A股市场资金分流,成为A股市场徘徊不前的部分原因,但若采用行政手段、通过强制措施暂停新股的发行,并非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样的做法难免让A股市场又回到“股市上涨死命发,股市下跌赶紧停”的怪圈。在一个良性有序发展的市场中,应该依靠市场本身自我调节、投资者申购意愿来决定新股发行的数量与节奏。换一个角度,如果新上市公司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资产质量较高,盈利能力突出,越来越多此类公司补充到资本市场中,会让资本市场更为健康。投资者能够抛弃绩效差的公司而选择新上市的优质公司,能发挥A股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

依此看来,解决扩容与减持问题的关键不是叫停,而是有效疏导。这依赖于发审制度的完善:真正让新股发行体系市场化,进一步完善监管和法制制度,让弄虚作假的公司担负巨大的法律风险,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唯有如此,才能让A股市场更加健康。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加强退市制度的实施。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保护投资者,对其进行风险提示,同时引导价值投资。有进有出保持流动性,才能让一个资本市场具有持有的生命力。

4 筑底过程依然漫长

经济数据向下、流动性向上的组合并未换来A股市场的欣欣向荣。仅以基本面判断,A股尚无反弹基础,但从周期和预期相互博弈的角度考虑,或能有更多的希望。上半年行情的最大特征是就是分化,结构性行情显现,食品饮料、医药、房地产等领涨板块的基金均取得了较好收益。资本市场改革、环保、前海规划等题材也催生出无数牛股。下半年,随着流动性定向宽松、产业政策、财政税收等方面陆续出台的“稳增长、调结构”利好措施的兑现,政策累积效应将使先前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得到缓解。对个股而言,随着上市公司家数目增多,基本面愈发参差不齐,加速分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传统产业面临着“去权重化”的过程,而新兴的朝阳产业则迎来市场热捧。

话题:



0

推荐

何诚颖

何诚颖

61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教授),国内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主任。 2009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获得者,荣获2009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获世界金融实验室2004年度大奖,被评为2004年中国最具声望的100位证券分析师,2005年、2007年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