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英国央行英格兰央行官网消息,为了实现2%的通胀目标,支撑经济增长和就业,111日结束的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MPC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会议上,以7:2的投票比例通过了加息决议,银行利率由0.25%调增至0.5%。此番加息是20077月以来首次,英格兰银行是继美联储、欧洲央行、加拿大之后第四个退出量化宽松的重要央行。会议内容包括:

1MPC7:2的投票比例同意基准利率由0.25%调增至0.5%。一致同意保持100亿英镑企业债券(达到投资级别的非金融类企业债券)购买计划和4350亿英镑国债购买计划。

29CPI上升至3.0%,预计10月份CPI将高于3.0%。

3)失业率已经下降至42年来最低点,再次提高就业水平空间有限。

4)目前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包括退欧对英国家庭、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影响,MPC将密切关注,积极响应,以确保通胀维持在2%的目标。

英镑外汇市场对英国加息反应强烈,英格兰银行宣布加息后,英镑兑美元由1.3215迅速上涨至1.3279,随后3分钟内迅急剧下跌近200点,原因何在?原来英格兰央行取消了此前“市场低估英国央行升息节奏”的表述。英国央行行长卡尼随后发言表示,投资者的看法与英国央行的观点趋于一致,分歧不大,不过112日英镑持续贬值,英国国债收益率也随之下行。

1 112日英镑大跌

资料来源:wind资讯,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

2016年英国启动脱欧以来,英镑兑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在贬值冲击下,进口原材料及商品价格攀升,进而推高了英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目前3%的通胀率主要是输入性通胀引起的,并非意味着英国国内经济增长,且CPI3%已经超过了英格兰银行预期目标。在今年世界主要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的背景下,英国却背道而驰,GDP增速在G7国家中倒数第一。在工资收入增速放缓的前提下,高通胀率实际上使得居民的实际收入缩水,从而抑制了居民消费。目前脱欧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不确定性抑制了投资。当前类似滞涨的经济环境大大增加了英国央行的决策难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抵消英镑贬值的影响,但可能导致失业率攀升和居民实际收入进一步下降。鉴于当前经济环境,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需要权衡通胀、经济增长和就业三方面因素。

2 英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

3 英国就业和工资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

当前,全球各大经济体货币趋紧政策接踵而至,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不同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的逻辑和根源有所差别。面对通胀抬升、增长放缓,英国央行不得不做出加息的艰难选择。712日,加拿大银行(即加拿大中央银行)加息25BP0.75%96日,加拿大央行再次宣布加息,隔夜拆借利率由0.75%调增至1%。为了降温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低地产业风险,在通胀低迷的前提下,加拿大央行仍然坚持加息。1027日,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维持三大利率不变,QE2018 年起延长9个月至20189月,购债规模由当期的600亿欧元/月调减至300亿欧元/月,欧央行同时表示,如有必要,可增加规模或延长期限。当前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已经呈现出改善的迹象,不过通货膨胀仍然疲软,欧洲央行对未来货币政策正常化态度非常谨慎,将滞后于通胀的变动。112日,美联储FOMC利率决议公布,一致同意维持基准利率在1%-1.25%不变,12月份加息已成大概率事件,几无悬念。美联储面对与欧洲相似的低通胀、高增长环境,但劳动力市场已经接近充分就业,股市估值偏高,美联储未雨绸缪,为前瞻通胀提前加息。考量美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我们认为在全球经济体货币政策体系中,美联储仍将继续扮演“全球央行”的角色。

全球货币趋紧已成气候,发达经济体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对国内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存在不小影响。一般而言,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维持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之间只能实现两个。对我国来说,汇率其实并没有太多选择自由,全球货币政策趋紧会收窄我们的货币政策空间。不过我们估计,人民银行近期加息或缩表的可能性较低。原因来自三方面。

一是930日央行宣布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实施定向降准,2018年初起实施。

二是近来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弱、资本外流压力趋缓。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明显减弱,资本外流压力趋缓,这得益于监管部门严苛的资本管制政策和美元走弱等多种因素。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减弱、资本外流压力趋缓、外汇储备回稳的条件下,人民银行加息的紧迫感并不强烈。

    三是十九大后,金融去杠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仍是全国金融工作总基调,宏观经济处于平稳增长之中,人民银行一再表态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如果此刻贸然加息,会对经济平稳增长带来不小的影响。如果物价水平高攀、国际收支失调、金融系统出现风险等问题导致社会稳定局面时,央行可能会考虑加息,但目前来看,这些问题并没有出现。十九大报告一再强调“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GDP增长的保证。目前,财政政策空间有限,投资拉动增长的方式显然不可持续,经济增长和货币紧缩两者相较,前者显然更加重要。综述,短期内人民银行突然实质性调整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会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话题:



0

推荐

何诚颖

何诚颖

61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教授),国内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主任。 2009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获得者,荣获2009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就奖,获世界金融实验室2004年度大奖,被评为2004年中国最具声望的100位证券分析师,2005年、2007年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

文章